□特約評論員 歐陽晨雨
  最近,網上流傳一段行車記錄儀拍下的“碰瓷男被女司機徑直碾軋致死”視頻。在該段視頻中,一個碰瓷男見前方有車輛開來順勢倒地,試圖碰瓷敲詐。車裡的女司機不知是因為確實沒看到人,還是過於緊張,一陣左顧右盼後,就直接把車開過去了。結果,躺在地上的男子慘遭車輪碾軋,難逃一死。
  何謂“碰瓷者”?假裝因為交通肇事受到身體傷害,藉機騙取他人金錢者是也。對於這些以碰瓷為生的人群,人們唯恐避之不及,萬一碰上了被訛詐,也往往自認倒霉,主動掏腰包賠償,以求息事寧人。不過,在這段視頻中,狡猾的作惡者也有失手之時,反被聰明誤了卿卿性命。網上圍觀的人群中,不乏曾經的碰瓷受害者,看到這種場景,難免有出了一口惡氣的感覺。
  然而,令人遺憾的是,網上幾乎呈現壓倒性的對碰瓷者聲討之勢,認為他們違法在前、罪有應得的有之,申明開車女司機正確行駛、毫無責任的有之,而掛在網絡視頻上的“影帝級碰瓷者遇馬路殺手”、“史上最衰碰瓷男遇上女司機遭碾軋”、“女司機成防碰瓷神器”等扎眼標題,也不無戲謔和嘲諷的意味,卻罕見對一個逝去生命的憐憫與同情。這種帶有傾向性的網絡圍觀狀況,不能不引人深思,令人警醒。
 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周國平在著作《尊重生命》中,有這樣一句堪稱經典的名言:“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;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;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。”2007年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事件後,凶手趙承熙名字和眾多被害者一起,被刻在花崗岩悼念石上。看似荒誕的做法,並非人們的是非觀念、善惡看法發生偏移,而是出於一種內心深處的對生命無差別的熱愛、同情與敬畏。
  的確,沒有人會喜歡狡詐的碰瓷者。這些毫無道德底線,肆意觸碰法律紅線的非法之徒,就如同附著在城市道路上寄生的散髮著異味的一顆顆“毒瘤”。對此,作為曾經或潛在的被傷害者,人們本能地更多懷有一種強烈的憎惡和反感。然而,任何一個碰瓷者的特定身份,並不能抹去他們作為人的客觀存在,更不能因此泯滅或降低我們同情弱者、憐惜生命的可貴人性。
  更何況,碰瓷者行騙不成,遭到車輪碾軋,已經用生命為自己犯下的錯誤付出了代價。無論對於他本人,還是家人,這次碾軋致死事件都是一場悲劇。事實上,對於行走在違法線上的其他碰瓷者而言,那段由行車記錄儀拍下的視頻是如此真實而又悲慘,無須更多評價和提醒,本身就是一部鮮活的警示教育片。
  再看網上的一些圍觀品評,極盡挖苦和嘲諷之能,無形中將一起應當痛惜的現實悲劇,活脫脫變成了一齣集體狂歡,而突然消逝的珍貴生命,此時也淪為了一個冰冷無情的道具。如此下來,這段被十足娛樂化的碰瓷視頻,又能產生多少教育效益?而且,對於那些對碰瓷者本來懷有警覺的司機,消費著這種被網絡娛樂化的視頻,是否會對今後的判斷和決策產生某些不良影響?
  眼下,碰瓷者遭汽車碾軋事件還在網絡持續發酵。隨著有關部門調查的深入,人們熱議的“二次碾軋”是否事實成立、女司機是否構成故意犯罪、碾軋事件發生在何時何地、碰瓷者是何身份等問題,也將慢慢水落石出,但一個最基本問題——— 遭到碾軋的碰瓷者到底應不應該得到人們的同情,在話語交鋒中應該形成共識。
  (原標題:“碰瓷”可惡,但也不必過度娛樂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l34ilmg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